‹ cers的网络日志

迟到的年中小结

本想年岁过半的时候写这篇日志的,现在已经过了三分之二了,不过依然值得记录一下。

考试

考试过了,10月份左右去新地方上班,这次考试运气成分至少占了8成,个人也努力了,只是这个努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起作用。

复习刚开始的时候,我一直压抑着想玩游戏,想出去与朋友吃喝放松的心情,但到了复习的后期,真的是不想出去也不想玩游戏了,或许这是那些学霸所言的学习乐趣,这个乐趣最大的好处是让我对游戏从以前的离了不行,到现在的可有可无,记得考完试后第一次和同事去的网吧,玩了20分钟就走了,提不起太多兴趣。

主要记录一下这次考试中的收获,第一个就是刻意练习

刻意练习封面.jpeg

刻意练习,我认为可以理解为“科学的训练”,是心理学家安德斯-埃里克森提出的概念,前两年很火的《异类》这本书,就是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。但格拉德威尔是“畅销书作家”,从“心理学家”埃里克森几十年的研究角度看,“一万小时定律”的结论并不严谨,甚至让大众产生了误解,认为任何技能,练1万小时就能成大师。他对这点颇有抱怨,后出版了这本阐述更详实,更有学术性的《刻意练习》

刻意练习是我在2016年里面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理论,主要描述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和状态,刻意练习需要两个外部条件:

  1. 存在于较成熟的领域。
  2. 有权威的导师。(或者说有可以遵循的判定标准)

这次的考试与这两个条件高度符合,我也在复习中亲身体会到了理论中所提到的舒适区、学习区、恐慌区。

同心圈理论.jpg

舒适区:你懂的,你会的,你明白的,你已经体验过的,都叫舒适区,如果只在舒适区里面,你会感觉到很轻松,题目都会做,道理都能懂,概念也很清晰,但舒适区里面是没有进步的,所以这不是学习,而是重复性工作,就像大公司里的一颗无足轻重的螺丝钉,难以精进。

恐慌区:你完全不懂的东西,比如想象四维空间、理解量子力学、预测金融市场变化、做一次万人场合的演讲等等,这里的东西你完全不知道如何入手,甚至感觉离你很遥远,但这些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,难且有用。

学习区:这是刻意练习理论中论述的重点,概况讲来,只要不是舒适区都是学习区,它包含了恐慌区,这里所要面对的东西,让你感觉到压力,感觉到不习惯,急切的想回到舒适区,但是正是在这个区域持续的做你不会做的事,才是真正的学习,所以这碗心灵硫酸就呼之欲出:学习这件事从来就没有轻松可言,但凡让你轻松的,都不是在学习。但凡真正的学习,都是在压力之下品尝那份艰难。

第二个收获是如何不紧张

答案异常简洁:去经历另一个让你紧张的多的多的场合。

感情

上半年各种相亲经历了很多,感觉自己的情商还是差点,一个也没成,但每一次见一个人我都努力想从中学到些东西,不论成与不成都是我的收获,还自誉为:每遇见一个你,都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也开始第一次追求一个女孩,没想到竟然一拍即合,在写下这日志的时候,她也在努力看书,如果能在以后的路上顺利,与今天埋下的伏笔是息息相关的。

思想

终于开始意识到,学习和成长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,不在于获得怎样的一个成就和结果,而是在于一个人主动处于学习和成长的状态时,会不自觉的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,去除心中的犹豫纠结和焦虑,于是整个人的精神转变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,这种态度又会影响到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和生活,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时候,多了一份耐心和细心,体会到细微的变化和乐趣,在你的眼前呈现出另一番世界,只有看到了这个新的世界,才会克服困难,向着更美好的事物进发。

也终于意识到,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,经历、环境、学识等等这些东西既是一个人成长的平台,又是这个人的牢笼,如果不了解一个人的牢笼而去用自己的参照比对,会出现偏差,这个偏差的大小基本是随机的。

有人住高楼,有人在深沟,有人光万丈,有人一身锈,世人万千种,浮云莫去求,斯人若彩虹,遇上方知有。